2023年8月31日 星期四

『仙人』的翻譯與各種意義

 『仙人』的翻譯與各種意義

早前在禪修營期間,在翻譯(中傳譯作英)過程上遇到不少頗有趣,而且會讓我不斷反思的概念。其中一個,就是『仙人』這個詞。

一聽到仙人,會中國文化的肯定會聯想道教的『仙』,然而佛教裡面講的仙人,某程度上不同道教的仙(他們修的內容會有不同),而我需要譯的內容,卻橫跨道教的仙與佛教所叫的仙。因為禪師在開示中都有提及兩者。

佛經有所謂『五通仙人』,如釋迦牟尼佛剛出生,就被一位五通仙人,名『阿私陀』(Asita)預言他將成佛。在禪修營傳譯的當下一刻,我是想到直接用梵文的rishi(巴利文isi)來表示中式的仙人(當時有說,這是最貼近的梵文對應字),而後來禪師提到佛經的五通仙人,就直譯five siddhi rishi(siddhi是神通的意思,也作iddhi,注:英文、梵文實際沒有這樣的組合詞😅)。後來也發覺,用rishi來描述中式的仙多少有些不對。

雖然中文道教的仙和佛經的仙都用了『仙』,原來英文用詞,其實是有分的。道教的是音譯原字作Xian,或者immortal(不朽不死者)。如果我直接用Xian,顯然在場的外國人都不會知我在說什麼。所以這樣的譯詞並不可取。

正常來說,英文譯這類修行人,是可以用hermit、recluse,這兩個詞都是指『隱士』,一種隱居獨自修行的人。一般在天主教、基督教、東正教的用法,都是指一類修習神秘主義的人(而且多數係神父或神職人員),英文對應詞是mystics。這雖然有點貼近仙的定義,但我是不太想用太強西方背景的詞,所以在第一次譯rishi的時候,補上了這兩個英文譯詞及說明,後來凡是碰到仙,就全用rishi表示。

苦行者,英文ascetic,其實也某程度上可以表示仙。只是這樣也就把仙人都歸類為修苦行的,這是不太準確。

如果撇開佛教背景,另一些顯示『入聖』的修行人的字眼,是可以用sage或者saint,印度教的人英文譯rishi的時候,的確多數是這麼寫的。但這兩個詞,佛教一般會用作譯聖者(ariya),所以不適合譯仙人,佛教多數視仙為仍在凡夫位的外道,而這一點在傳譯上,是要表明佛教立場的(縱使我不一定認為是那麼黑白分明)。

當然佛陀本身,在經裡面也會被叫作『大仙』(maharishi,mahesi),但事實中國佛教很少人會這麼形容佛,因為提到仙字,多數會被聯想為道教成就者。

道教的仙人、印度的仙人、西方的隱士,在正式修法上也多有不同。道教練內丹的,是以炁(氣)為主,練精化炁到練神還虛。這是西方隱士所無,印度教有某類行者也是會以練氣得神通,但也有很多是持咒,苦行修禪定而得通的,後者多數沒有練氣。這是與道教的仙多少不一樣,而印度奧義書講的氣脈與道教雖類似,顯然在體系理論、練法是不一樣。

道教還有的是用外丹練仙,這是類近某種西方所視為的煉金術,這種練外丹的仙,譯詞應該用alchemist(煉金術師)比較適合。由於這些修法方式的不一樣,英文歸類是可以多種。有一類比較貼近巫師的行者,是可以用wizzard、sorcerer這類詞,即是電影哈利波特那種『魔法師』。

緬甸本土,是有一類似佛非佛的教徒,練名為“weizza”的法術,裡面持咒、打坐練神通等等的東西。就是屬於這一類行者,成就了這法術的,也是會被人們稱為一類仙人,這種修行人在泰國,泰文是叫ruesi(中文譯魯士)或lersi,其實就是由梵文rishi演變的詞。

講到這裡,『仙人』這個詞漸漸變成與巫術、煉金術士拉上關係,多少有被貶低了其在道教和印度教中的神聖味道。這一方面可以說是修行文化在不同地域的詮釋不一樣,也表示了中國和印度文化對『仙』還是有一種高尚、純潔的定義在。所以這樣的話,rishi其實是最適合不過的譯詞,因為rishi具有神聖、修行有成就(attainments)的意味,也是佛經中對『仙』的正式對應詞。

在瑜珈(yoga)的普及下,其實rishi這個字對很多人並不陌生,因為去印度學瑜珈最有名的地方,就是Rishikesh(瑞詩凱詩),以前在讀印度瑜珈的東西時,他們很喜歡用『哲人』來譯rishi,其實真正對應中文的詞,應該是『仙人』才適合。

單單的一個『仙』字,背後所能夠引申的東西、翻譯給西方聽眾其所對應意義,是可以這麼多。這就是傳譯中國和印度文化的不易,那麼東方背景的東西,怎麼可以很清晰明瞭地傳達給完全不知什麼是內丹、外丹、禪定、苦行、凡聖差別的人,這除了多加一些補充說明之外,其實能夠做的只有引用些有西方背景的類近詞彙。

如果認為短期內(幾年)ChatGPT或AI可以把這種東西譯出來,我是覺得還未可能。因為就是譯詞是譯得到,傳譯者說明、補充背景的部分,是AI不會做的。這表示做我這類宗教文化翻譯的,還是『有得撈』(繼續有工作做)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