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聞有說法指「只要有信心,業障輕重和怨親債主多少都不會障礙人往生」,末學有感這種說法當中有一些概念相當含糊,實在有釐清的必要,不然就可能演變成「做惡不妨往生的論調」,在此發表一下末學的個人看法。
「業障」能否障礙人往生?
業障是我們過去身、口、意所作的惡業而引致的修行上的障礙,從外在使我們無法見聞佛法的障礙(如生邊地乃至盲聾啞)乃至內心生起的惡念(不信、無慚愧等)都可以是「業障」,究其本因就是「貪嗔痴」。
談 到「業障」能否障礙人往生,便要說往生的心理條件,按《彌陀要解》所云「得生與否,全由信願之有無。」往生最起碼是要臨終「信心」和「願心」具足,才能感 阿彌陀佛現前接引,但問題是,如果一個本來信願心具足的人,因為各種因緣,引致他臨終時突然生起「猜疑心」、「無願心」乃至是其他種種不善心念(如嗔 心),這些心念能否障礙那個人往生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
就算彌陀現前,如果那個臨命終人心意是「我不願意去」,那佛也是拉不動那個人走,這 在一些往生案例中可以看到,有老婆婆終身念佛,臨終生起對家庭或子孫「愛戀」的心念,使她往生不了。這種種的「心念」,其實也正是「業障的現前」,那是由 於過去生的不善業,遇緣薰習,再次浮現於修行者的內心,障礙其往生。
故此說,業障是能障礙往生,而且業障能破壞修行者的「信心」,「信心」能否維持其實與過去的善業是有著微妙的關係的,它的「生起」與「延續」決不是偶然的。
淨土三經之一的《觀無量壽經》,其別名是「淨除業障,生諸佛前」。《往生咒》全名是「拔諸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」,這些都說明,往生是要淨除業障,而這就有賴持戒修福,懺悔發願念佛坐禪等行。「業障」能否障礙人往生?
業障是我們過去身、口、意所作的惡業而引致的修行上的障礙,從外在使我們無法見聞佛法的障礙(如生邊地乃至盲聾啞)乃至內心生起的惡念(不信、無慚愧等)都可以是「業障」,究其本因就是「貪嗔痴」。
談 到「業障」能否障礙人往生,便要說往生的心理條件,按《彌陀要解》所云「得生與否,全由信願之有無。」往生最起碼是要臨終「信心」和「願心」具足,才能感 阿彌陀佛現前接引,但問題是,如果一個本來信願心具足的人,因為各種因緣,引致他臨終時突然生起「猜疑心」、「無願心」乃至是其他種種不善心念(如嗔 心),這些心念能否障礙那個人往生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
就算彌陀現前,如果那個臨命終人心意是「我不願意去」,那佛也是拉不動那個人走,這 在一些往生案例中可以看到,有老婆婆終身念佛,臨終生起對家庭或子孫「愛戀」的心念,使她往生不了。這種種的「心念」,其實也正是「業障的現前」,那是由 於過去生的不善業,遇緣薰習,再次浮現於修行者的內心,障礙其往生。
故此說,業障是能障礙往生,而且業障能破壞修行者的「信心」,「信心」能否維持其實與過去的善業是有著微妙的關係的,它的「生起」與「延續」決不是偶然的。
「怨親債主」能否障礙人往生?
「怨 親債主」的招感,也是源於過去的惡業,試想如果一個本來信佛修行很多年的人,臨命終時招感一大班怨親打罵或觸碰這個修行人,除非他本人定力相當好(如佛被 割身而不生嗔恨般),否則他的心念是很難確定是否安穩,其信願的心亦很難保證不受干擾,很可能他會因而生起一連串的不善心(如嗔恨),這樣是必定會障礙其 往生的。故此說「怨親債主」是能障礙往生的,而他們的招感與過去的惡業是有著甚深的關係的。
作為念佛的修行人,除了著眼於平日信願持名外,也應當廣積善行,供佛法僧並與眾生結善緣,懺悔業障,則臨終便容易感到善友與善境現前,使信心與願心相續無間,感彌陀極樂化現在前,成就往生之業。其實臨終能否得遇善友,能否得聞佛名,能否信願心相續,這一切皆是過去善業使然,一切皆是因果,沒有人是偶然而往生的,就算彌陀再深切思念,無緣是往生不了的。
註:這裡末學對業障的定義,並不同於天台宗「三障」(煩惱障,報障和業障)中「業障」的定義;天台宗的定義是對「業」的因果再一步細分,這裡末學採用較廣義的詮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下是答「禪心論壇」一同修的回覆:
http://www.zenheart.hk/viewthread.php?tid=18596&page=1#pid115991
不管是第18願的信願念佛往生,或是19及20願的作諸功德回向往生,往生與否的關鍵,還是在信願之有無,上述諸願只是方法上有差別。
不論一個人是以那種方式(念佛或作諸功德回向)修行淨土法門,如果他本來一直信願念佛(也就是說生前已建立信願),但在臨命終時,因過去的惡業,逆緣現前,使內心忽然出現種種惡念而令本來相續的「信心」及「願心」中斷,那往生還是會不成就的。
這情況不是不可能的,一個念佛人本來好好的對佛很有信心,也時常念佛發願,但在臨終的時候,惡病纏身之餘,念佛多日仍未見佛,於是從「信願心」轉變為生起「疑惑心」,覺得「為甚麼佛還不來接我?」,由於此心生起,業障蓋覆,信願斷絕,往生遂亦不成。
當然,有些修行人,因為本身有相當的修持,遇到惡緣能毀譽不動,亦能立刻察覺各種惡念和轉化它,使「信願心」持續生起,不過,這意味著那個人其實已有相當的修行功夫。
信願念佛人會否生惡念?
或 許有人會問,這樣的信願念佛人,還會內心出現「惡念」嗎?答:是會的,除非那個人的信願力,相當穩定與持續,達至能夠伏住惡念的程度(即具有相當的定 力);否則那個人的心還是可以被惡念干擾的,既然能被惡念干擾,也就意味著隨時隨地和在臨終那一刻有可能會出現像「疑惑」等惡念,覆蓋或破壞「信願心」, 使往生失敗。
至於受不受惡念干擾,其實我們自己可以在平常中見到,譬如說:
「這個東西真美了...」(貪)
「豈有此理,怎麼可以這樣做事?」(嗔)
「那有甚麼了不起...」(慢)
「為甚麼會這樣?怎麼回事?」(疑)
「我那裡有做錯...」(覆)
「這餐煮甚麼好呢...啊,我還有書沒看...嗯,那個應該怎麼搞」(散亂)
其 他還有很多其他不善心念,具體詳載於南北傳的論典(阿毗達摩)。當上述這些「心念」生起的時候,屬於「信願的心念」是被覆蓋住的,也就是說它們在心中被斷 絕而不現前,這情況就像一個人在心想著數字「139768」的時候,他的心中不能同時想著「253241」這組數字;當一組惡念前後生起的時候,屬於善念 的「信願心」在那時便會不現。除非達到某程度的定力(一心不亂),則惡念散心便無法生起。
到底日常中,有沒有這些心念夾雜和生起,這可以很容易檢查得到。
「他力」搞定一切?
或許有人又會問,念佛人有「佛力」(他力)幫助,「佛力」不可思議,能把我們的「信願心」提起來,並讓這些惡念不能干擾我們。
就這個問題,如果是「佛力」把一切問題辦妥,那麼一位平常已被「佛力」加持著的人,是應該不會生起任何惡念的;情形就如同一個人身邊有個全能保護罩,惡人無法接近一樣。
一個人是否為「佛力」所攝持,可以自行檢查到底還有「惡念」生起也無,若仍會心存惡念,那足以證明那個人與「佛力」未曾或只少分感通,故還有起惡造業之事。
其 實不管「自力」或「他力」,能使善念相續,成功往生便好,若終日說「他力」,甚至「絕對他力」,然內心和行持卻遠不及所謂「自力」者,那這個「他力」很明 顯並沒有發生在那個人身上。故此,不應過於著眼那是「自力」還是「他力」,只管方法能相應,能使臨終信願心相續現前,能使善友善境感現便應努力做好,發菩 提心持戒念佛供僧應盡力而為,則往生便容易成就。
如果一個人本身已無定力使願心相續,終生又絲毫善業不作,不願精勤修持,卻想靠「他力」臨終阿彌陀佛忽然現前,這是心圖僥倖,懶散度日的心態,如此之人終日被「懈怠心」所覆,能否往生實在是疑問。
《彌陀要解》云:「若無平時七日功夫,安有臨終十念一念?縱下下品逆惡之人,並是夙因成熟,故感臨終遇善友,聞便信願。此事萬中無一,豈可僥倖。」這正切中今時念佛人心圖僥倖的心態。
一 切皆是因果,不要以善小而不為,不要以惡小而為之。若說「善業有漏對往生無甚幫助」,那麼便暗示著「惡業有漏對往生無甚相妨」,如此便很容易會演變成「我 縱然做五逆十惡,阿彌陀佛也可以幫我搞定,佛力不可思議嘛!」於是放縱身心,恣情造罪;這是非常危險的論調,也就是所謂「做惡不妨往生論」。
不論一個人是以那種方式(念佛或作諸功德回向)修行淨土法門,如果他本來一直信願念佛(也就是說生前已建立信願),但在臨命終時,因過去的惡業,逆緣現前,使內心忽然出現種種惡念而令本來相續的「信心」及「願心」中斷,那往生還是會不成就的。
這情況不是不可能的,一個念佛人本來好好的對佛很有信心,也時常念佛發願,但在臨終的時候,惡病纏身之餘,念佛多日仍未見佛,於是從「信願心」轉變為生起「疑惑心」,覺得「為甚麼佛還不來接我?」,由於此心生起,業障蓋覆,信願斷絕,往生遂亦不成。
當然,有些修行人,因為本身有相當的修持,遇到惡緣能毀譽不動,亦能立刻察覺各種惡念和轉化它,使「信願心」持續生起,不過,這意味著那個人其實已有相當的修行功夫。
信願念佛人會否生惡念?
或 許有人會問,這樣的信願念佛人,還會內心出現「惡念」嗎?答:是會的,除非那個人的信願力,相當穩定與持續,達至能夠伏住惡念的程度(即具有相當的定 力);否則那個人的心還是可以被惡念干擾的,既然能被惡念干擾,也就意味著隨時隨地和在臨終那一刻有可能會出現像「疑惑」等惡念,覆蓋或破壞「信願心」, 使往生失敗。
至於受不受惡念干擾,其實我們自己可以在平常中見到,譬如說:
「這個東西真美了...」(貪)
「豈有此理,怎麼可以這樣做事?」(嗔)
「那有甚麼了不起...」(慢)
「為甚麼會這樣?怎麼回事?」(疑)
「我那裡有做錯...」(覆)
「這餐煮甚麼好呢...啊,我還有書沒看...嗯,那個應該怎麼搞」(散亂)
其 他還有很多其他不善心念,具體詳載於南北傳的論典(阿毗達摩)。當上述這些「心念」生起的時候,屬於「信願的心念」是被覆蓋住的,也就是說它們在心中被斷 絕而不現前,這情況就像一個人在心想著數字「139768」的時候,他的心中不能同時想著「253241」這組數字;當一組惡念前後生起的時候,屬於善念 的「信願心」在那時便會不現。除非達到某程度的定力(一心不亂),則惡念散心便無法生起。
到底日常中,有沒有這些心念夾雜和生起,這可以很容易檢查得到。
「他力」搞定一切?
或許有人又會問,念佛人有「佛力」(他力)幫助,「佛力」不可思議,能把我們的「信願心」提起來,並讓這些惡念不能干擾我們。
就這個問題,如果是「佛力」把一切問題辦妥,那麼一位平常已被「佛力」加持著的人,是應該不會生起任何惡念的;情形就如同一個人身邊有個全能保護罩,惡人無法接近一樣。
一個人是否為「佛力」所攝持,可以自行檢查到底還有「惡念」生起也無,若仍會心存惡念,那足以證明那個人與「佛力」未曾或只少分感通,故還有起惡造業之事。
其 實不管「自力」或「他力」,能使善念相續,成功往生便好,若終日說「他力」,甚至「絕對他力」,然內心和行持卻遠不及所謂「自力」者,那這個「他力」很明 顯並沒有發生在那個人身上。故此,不應過於著眼那是「自力」還是「他力」,只管方法能相應,能使臨終信願心相續現前,能使善友善境感現便應努力做好,發菩 提心持戒念佛供僧應盡力而為,則往生便容易成就。
如果一個人本身已無定力使願心相續,終生又絲毫善業不作,不願精勤修持,卻想靠「他力」臨終阿彌陀佛忽然現前,這是心圖僥倖,懶散度日的心態,如此之人終日被「懈怠心」所覆,能否往生實在是疑問。
《彌陀要解》云:「若無平時七日功夫,安有臨終十念一念?縱下下品逆惡之人,並是夙因成熟,故感臨終遇善友,聞便信願。此事萬中無一,豈可僥倖。」這正切中今時念佛人心圖僥倖的心態。
一 切皆是因果,不要以善小而不為,不要以惡小而為之。若說「善業有漏對往生無甚幫助」,那麼便暗示著「惡業有漏對往生無甚相妨」,如此便很容易會演變成「我 縱然做五逆十惡,阿彌陀佛也可以幫我搞定,佛力不可思議嘛!」於是放縱身心,恣情造罪;這是非常危險的論調,也就是所謂「做惡不妨往生論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