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

淨土宗的自力與他力

阿彌陀佛,其實我們在讀古人的著作見解時,有必要多留意一下那位 古人身處的歷史背景及其本身的修行經過。如此去解讀其學說,相對會比較客觀及容易明白為何他會有某一類的思想傾向。現今的淨土宗,教義眾說紛紜,有人沿襲 善導大師之說,有人取明朝的「信願行」說,亦有人取日本淨土宗流派「純他力」之說,雖弘揚者大多宣稱是引用古人之語,但細細觀察,其實很多時候已不是古人 的原意。

末學就以道綽大師為個簡單的例子吧,大師是公元562—645的人,其學說為提倡佛教分為「聖道門」與「淨土門」。那個時候,除 了天台智者大師(538—597)是早於他之外,中國大乘八派當中,華嚴、密宗、禪宗、唯識、律宗等都未曾發展或者尚未成形(例如華嚴宗是在三祖時才教義 完備,而那時三祖還未出現;禪宗是六祖後才大弘,而六祖也是較此後出的,密宗(純密)那時更根本未入唐)。從此可以知道,道綽大師的判教說,是未曾考慮過 後來出現的眾多典籍及後來流行的修持法門。而大家卻可以很容易在現今多種淨土宗的宣傳書上,經常把這套判教說說成「淨土門」是「彌陀念佛」法門,「聖道 門」是「天台、華嚴、密宗、禪宗、唯識、律宗等宗」。這裡是大有商確的餘地。

變性人可否出家當比丘的問題

原文來自下面<禪心論壇>對佛友的回覆。
http://www.zenheart.hk/viewthread.php?tid=16071&extra=page%3D1

其問題是南傳佛教對於「變性人可否出家當比丘或比丘尼」的看法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抱歉末學對南傳佛教有關方面的問題並沒有探究過。「變性人」巴利文是Pandaka,也就是律典中常見「黃門」的其中一種。

末 學用Pandaka一詞搜尋英文的相關資料,搜尋到屬於南傳佛教比丘所撰寫的「The Buddhist Monastic Code Volume II」by Thanissaro Bhikkhu (Geoffrey DeGraff),其中第14章-「Ordination」(授戒)一文內,對成為比丘的資格有如下的說明(註1):

天台宗的「空、假、中」 思想

「空、假、中」思想的來源

阿彌陀佛,天台宗的「空、假、中」思想是來源於二祖慧文禪師,因讀《中論》的「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,亦名為假名,亦是中道義」的偈誦,而領悟的道理。

「空、假、中」思想的道理

當 中「空」的意思是指一切現象(法)都是沒有實體(自性)的,「假」是指他們的幻相是有的,而「中」的意思是指,一切現象均同時包含「沒有實體」的一面,也 同時包含著「幻相假有」的一面,這稱為「即有即空」的中道理,但這種「即有即空」的特質本身,也是沒有體性的,不可執實,這就稱為「非有非空」的中道理。 不過,在天台宗,「中」的道理還可以分為「但中」和「圓中」兩種,剛剛所指的只是「但中」的道理。「圓中」的道理是說一切現象「即空、即假、即中」,修行 人同時體察到「空、假、中」的特質,但又不執其實有,不過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很難理解同體會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