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

2011年馬哈希內觀禪修營(台灣及香港)

差不多兩年沒有正式地參加密集禪修營,今年初我又到了台灣,在埔里的「正醒禪苑」參加由佛陀原始正法中心(MBSC)主辦的「馬哈希內觀禪修營」,再次享受禪修之樂;這次禪修營收穫非常豐富,可以說是過去參加的禪修營當中,學習到最多東西的一次.

這篇文章將分幾個部分介紹一下這次的旅程,末後順帶簡單報告一下在六月香港參加同類型的禪修營三天的經歷:

1)台灣馬哈希禪修營的導師們
2)「正醒禪苑」禪修日程及環境
3)實用的馬哈希禪法
4)台灣禪修營後記
5)香港禪修營後記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1)台灣馬哈希禪修營禪修營的導師們

這次禪修營的因緣非常特別,因為主辦單位請到了緬甸德高望重的老和尚班迪達尊者(Sayadaw U Pandita)來親自主持禪修和開示.禪師已經90歲,他是已故國際著名禪修大師馬哈希尊者(1904-1982)的大弟子,曾在緬甸仰光的馬哈希禪修 中心擔任主持多年,教授馬哈希內觀禪法已經超過60年.雖然已經很少為學員作獨立小參,但仍然積極到全球不同地方宏揚馬哈希禪法,其為法忘驅的精神實在讓 人敬仰讚嘆!

班迪達尊者(Sayadaw U Pandita 1921~    )

雖然與老師父的接觸,除了開示講座外並不多,但是從他的日常行持,已經足以讓人感受到他 的慈悲、安穩及甚深的修證.無論環境中發生甚麼特別的事,他總是能夠不動於心,保持著禪者的風範;譬如說,在我離開禪修營的那一天,大眾一起見老師父,跟 著大家說了一句緬甸的開場白,一般旁人都會起了一種特別的反應(就像老外跟我們講中文一樣),但老師父卻絲毫不動,其他還有譬如說翻譯上觀眾的特別反應等 等一些微細的事,也都能看出老師父心如止水的證量,這給我很深的印象.

過去我也接觸過不少禪師,有能入禪定的,有指導禪修多年的,雖然也是甚有修證,但是像這樣寂然不動的,全然不為世間所動的,實在少見.

馬哈希大師(1904-1982)

緬甸的馬哈希禪修傳承可以說是南傳佛教中影響力最廣的一支,他在緬甸的相關禪修中心就有三百多間,全球的道場數目就更多,坐下又有眾多出色的弟子, 如恰密禪師(Chanmyay Sayadaw)、戒喜禪師(Silananda Sayadaw)、Anagarika Munindra等等.因為教法容易學習,實用性強、功效快而深受推廣,這次禪修營中我深深地體會到這一個優點.每次當我靜心細看馬哈希尊者的照片,總會 被他攝住,感覺他就好像不存在般,好像沒有身體一樣,寂靜、湛然不動;後來我看到美國IMS中心的導師Jack Kornfield描述其過去親近馬哈希尊者的經歷,也表達出同樣的感受.

據緬甸的一些尊者所說,緬甸佛教界一般認為馬哈希大師有三果阿那含以上的修證.事實上,大師在緬甸的地位就如同虛雲老和尚在中國禪宗的地位一樣崇 高,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,他就受到委任擔當緬甸第六次經典結集「提問者」的重要角色,相當於當年佛滅後不久,長老大迦葉的身份,這不是普通人能夠擔當 的.因為除了佛學水平好,巴利文了得,還必須有相當的德行,才能夠被推舉擔任.

難陀悉地禪師(Sayadaw U Nanda Siddhi)

除了班迪達尊者主持這次禪修營外,他的幾位弟子像難陀悉地禪師(Sayadaw U Nanda Siddhi)等,也有協助主持禪修營和開示,禪師是馬來西亞人,會緬甸語、英文和華語,因此小參和開示的時候都可以用華語來進行.因為是男眾,我有好幾 次的小參都是禪師指導的.

另一位在禪苑指導的老師,是八戒女.維瑪拉難妮(Sayalay Daw Vimalanani),因為緬甸的南傳佛教已經沒有比丘尼傳承,所以出家尼眾都叫作八戒女(Sayalay),她是負責女眾同修的小參.

八戒女.兜.察路達西妮(Sayalay Daw Carudassini)

和八戒女.維瑪拉難妮一樣,八戒女.兜.察路達西妮也在禪修營擔當小參導師;此外,她更擔任老師父的緬英翻譯.上述的幾位導師,在緬甸都考取了「法師」(Dhammacariya)的學位,而且在老師父座下學習多年,無論教理還是禪修功夫都是很好的.

大越法師(右邊那位)

除了以上來自緬甸的僧團外,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的大越法師,他也是這次禪修營的指導老師之一,他曾經到緬甸班迪達禪修中心進行多次密集的禪修訓練,因為從馬哈希禪法中得到很大受益,所以這些年來都致力於推廣宏揚這套禪法,並成立了佛陀原始正法中心(MBSC).

這次的禪修營,像我這樣的初學者們都得到他特別照料,另外找時間為我們教授馬哈希禪法的細節,以及講解小參報告的方法.法師給我的感覺很和藹,對於學員們很關懷被至,因為他有漢傳佛教的背景,不少學員都覺得他教授禪法的手法尤勝其他導師,更了解華人學員的問題和需要.

#以上照片(除馬哈希大師的照片外)全部取自網路.


2)禪修日程及環境

04:00~04:30 起床
04:30~05:00 行禪
05:00~06:00 坐禪
06:00~08:00 早課唱誦及早齋、出坡(有被安排的話)
08:00~09:00 坐禪
09:00~10:00 行禪
10:00~11:00 坐禪
11:00~13:00 午齋及養息
13:00~14:00 坐禪
14:00~15:00 老師父開示
15:00~16:00 行禪
16:00~17:00 坐禪
17:00~18:00 盥洗
18:00~19:00 坐禪
19:00~20:00 行禪
20:00~21:00 坐禪
21:00~21:30 晚課唱誦、日常事項提示
21:30~04:00 休息

這次禪修營的日常作息不是很辛苦,大概與法鼓山的默照禪七差不多,一天坐7個小時左右,行禪方面則較一般禪修營要多,一天起碼4小時,因為馬哈希禪 法很注重行住坐臥均要保持覺知,所以對行禪特別地重視,而且在行禪以外,更注重日常如何保持覺知,一般禪修營雖亦注重,但就沒有能夠描述得那麼細緻了.

環境方面,「正醒禪苑」的環境很理想,衛生或者管理等都非常好,因為地處偏僻,背靠山林,前望可以看到中台禪寺;住的房間都有獨立的廁所,男眾只有 三個人睡一個房間,所以很舒適,沒有別人打鼾等問題.加上參加者和義工全部只有60位左右(禪堂可容納80人左右),所以不會覺得擠逼或混亂.

這裡是一些環境的照片:


3)實用的馬哈希禪法

說了那麼多見聞的東西,是時候要提一下這次禪修營的真正重點,也就是馬哈希禪法的特點與技巧了.

大概三年之前,我初接觸到馬哈希禪法,但是由於那時候比較多看帕奧禪師的東西,而馬哈希禪法的中文書又不多,加上過去兩年又忙於打佛七,所以並沒有沉醉於這套禪法裡頭.後來因為覺得帕奧禪法著重修安般不太相應,要很避世地修,便覺得馬哈希禪法在日常生活中會更適用.

到了去年下半年左右,本來我是打算到緬甸的恰密禪師道場學馬哈希禪法的,但是因為考慮到11月有大選,所以取消了行程,這在我12月佛七之旅有提到.那麼我就只有在家裡按著<內觀基礎>那本書的指導來修,每天大概修一個小時或者半個小時,星期六日就盡可能加行禪的部分.

馬哈希禪法,概略地說就是修習四念住(身受心法),可以分為三個重點部份,分別是坐禪,行禪和日常生活禪.

1.坐禪
馬哈希禪法在「坐禪」方面,他主張以腹部的「起,伏」(rising, falling)作為禪修的目標對象(所緣),在觀察起或伏時,禪修者會看到起的時候會有膨脹,推動,肌肉變鬆等狀態,然後留意著它們,內心標籤這個現象 為「起...起..起」,伏的時候也是,留意拉緊,收縮等現象,內心標籤為「伏...伏..伏」.反覆地這樣觀察,從起的開始到終結,再從伏的開始到終 結,儘量把心跟著它.

因為腹部起伏作為目標會比較容易看到,所以這套法較觀出入息容易,也較容易集中;而因為看到膨脹,收縮,推動等現象,因此禪修者其實同時在觀察「風 大」的特性,培養毗婆舍那(慧觀);因為修「定」一般是單純專注在一個點上,不會去深究那個目標的特性,總之一心投向目標就可以;而慧觀則不是,需要透視 目標的真實性質,照見它的究竟相貌,在把心投向目標之餘,要用「心」去細看和審察它,逐漸發現它的微細變化;譬如說表面上膨脹只是氣的推動,但細看就可以 看到一組一組的肌肉活動,從這裡又再審察這些小塊的肌肉的變化等等.

在坐禪的時候,觀察到風大的活動,那是屬於修習「身念住」,標籤它的心念是「心念住」,在觀察時候,可能出現腳痛而引起的苦受,或者禪悅產生的喜 悅,然後就要從腹部的目標轉移至那個痛或者喜悅的感受,並標籤它,這樣就是「受念住」,其他在坐禪中出現在六根門頭的現象,如果很明顯,亦需要觀察並標籤 它們,這樣便是「法念住」.當現象消失或者減弱,而腹部的現象較明顯,就把心投向腹部觀察起和伏.

因為會觀察不同目標的緣故,所以馬哈希禪法與一般修「止」的坐禪法很不同,但雖然如此,觀察腹部絕對可以讓人進入禪定的,因為從小參的學員報告,我發現有好幾個人都能夠整支香定在腹部的所緣,然後身體消失,接近禪定的「輕安」狀態.


2.行禪

「行禪」方面,禪修者一開始需要主要「左腳」和「右腳」,必須慢步地進行,注意「左腳」的提起,推動到放在地面的整個過程,並標籤它為「左腳」,右 腳也是;在觀察一段時間後,變需要把觀察的過程分成幾段(一般是三段):提起,推動,放下;留意提起時腳的變化,重或輕,緊或鬆,硬或軟,推移或停頓等; 期間如果出現其他妄想,只需要知道,「不用」標籤,然後直接回到腳的目標.

我這次如果不是參加禪修營,也不曉得原來行禪是不用標籤其他現象的,只標提前,推動,放下;還有站和坐的時候要觀察「整體」而非單一目標,這些如果從書本上學習,始終無法能夠有導師指導來得精準,細節的部分怎樣也得透過親身找老師面授才行.


3.日常生活禪
日常生活禪可以說是馬哈希禪法最吸引我的地方;老實說,在這些年來眼見許多精進修行的人,上坐時能夠怎樣定或者坐得很長,但是下坐後脾氣很多時候較一般人還大,而且「自大」得很厲害.

我自己也發現平常的德行實在沒有能夠好好地做,所以一直都很希望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好好地找一個系統的方法修,因為光說「覺照」是很空泛的,只是悠悠彿彿,很容易落在陰境裡頭.

馬哈希禪法在這方面就給一般禪法要細緻得多,明確地教導學員,從起床到睡前的日常觀察法.譬如說起床是先聽到鬧鐘或者打板的聲音,那一刻便應該觀照 「聽...聽..聽.」然後,再留意有開眼的心念並標籤「開眼..開眼..」,跟著注意開眼的動作,跟著身體移動,起來等等,想洗臉刷牙的心念,身體移 動,腳下地,左右腳動,推移,下地等;跟著到上廁所前手彎曲,前伸,碰門炳等動作....洗臉及刷牙也是分了很多個身心現象可以觀察,其他如吃飯,大小便 也如是.

這樣明確地指出日常觀察的目標,可以說是我首次見到,因為平常的禪師都只會很輕描淡寫地說「覺照」各個動作,但怎樣去觀,觀那些細節就沒有說了.因此也就很難有成效,因為學員往往沒有下手處.

能夠在日常當中提高觀照的次數,對於坐禪會有很明顯的幫助,所以難怪一般修馬哈希禪法的同修,只修幾天就會有很明顯的體驗.因為「覺照」實實在在得到連貫持續的緣故,平常的禪修營多半是坐上修,下坐便難以繼續.這是一個禪修者所面對的很大的問題.

*有興趣想知多一些馬哈希禪法的人,可以在網上閱讀馬哈希尊者所寫的《內觀基礎》,基本上已經介紹了他的禪法的基本內容.


4)台灣禪修營後記

經過這次禪修營,雖然說生活上現在也懂得觀察,但是究竟而言,禪修的目標還是以證果為重點,而光靠這樣的程度,是遠遠不足以生起導向解脫的「道智」與「果智」的.難陀悉地禪師也跟我說,這樣子短期的禪修是不夠的,起碼要有幾個月到一年以上才能夠培養出一定程度的內觀智慧.

可惜現在我的因緣還不足呢,希望日後能夠成就相應的長期禪修因緣.
有關MBSC佛陀原始正法中心的資料和活動,可以瀏覽他們的網站:

http://mbscorg.blogspot.com/

5)香港禪修營後記
在台灣參加了禪修營後,我在6月再去了香港,參加了由香港慧觀禪修會(HKIMS)舉辦的三天馬哈希禪修營,由班迪達尊者的弟子Ashin Nanujjotabhivamsa(智光禪師)指導.

這是智光禪師的照片(取自網路)

這是活動地點,法航精舍的外觀(照片取自網路).

香港的慧觀禪修會,每一年都會請馬哈希傳承的法師在香港主持禪修活動,主要教導馬哈希內觀禪法,也會教導「四梵住」(慈,悲,喜,捨)這些屬於「奢摩他」(止禪)方面的禪法.

這次因為見到是馬哈希傳承導師主持禪修營,所以我便參加了他們的活動,感覺不錯,大嶼山的環境,加上鄰近禪宗寶剎--寶林禪寺,都確保禪修環境的清 淨.可惜香港的道場地小人多,所以很難像台灣的寺院那樣,有較寬敞的環境,讓人禪修了,有時候廚房難免有談話的聲音,影響到禪修的氣氛.不過整體來說是 OK的.

這次負責協調活動的梅思情居士(Jessica)多年前便於班迪達尊者的禪修中心學習禪法,這些年來熱心於宏揚這套禪法,從他們的網站可見到,這些年來在弘法上實在做了很多事情,難得在這麼一個城市當中,能夠找到這樣一個緬甸南傳佛法的推動者.

據說今年11月,他們更請到緬甸的馬哈希禪修傳承的大師Chanmyay Sayadaw(恰密禪師)主持禪修營,這是與班迪達尊者一樣,馬哈希大師座下的大弟子,因緣相當難得,希望我也有機會可以親近他一下呢~

如果想知道更多香港的慧觀禪修會的歷史和活動,可以瀏覽他們的網站:


這次的報告就到此為止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