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8月9日 星期一

蕅益大師捨禪歸淨?


蕅益大師捨禪歸淨?

近日讀到一些念佛人的觀點,指淨土宗九祖蕅益大師是「捨禪歸淨」,意思是說他本來是參禪的,但後來捨棄禪宗,改為「專修專宏」淨土宗;甚至認為蕅益大師本身的修行是只念一句阿彌陀佛。這種種說法,探其究竟,其實並不完全了解蕅益大師的生平與思想。

雖然大師本人,臨終是選擇求生淨土,而且一生中撰寫了非常具代表性的淨土宗書籍 ──「阿彌陀經要解」,亦經常讚嘆念佛法門,並說一句佛號「無上圓頓」等等。然而,綜觀大師一生行持,其實並沒有偏倚於某一宗某一派,而是放眼整個佛教的 形勢,以融通各宗的態度來宏揚佛法,諸如糾正狂禪、扶助戒律、性相融和等等,大師都作出了很大的貢獻;這些都說明,蕅益大師並沒有廢棄禪宗或只限於專弘淨 土宗。本文將探究大師的年譜,以分析大師一生的修行實況。

以下資料源自弘一大師編的《蕅益大師年譜》,概述大師修習和宏揚佛法的背景:
http://book.bfnn.org/books2/1127.htm

17
閱自知錄序,及竹窗隨筆,乃不謗佛。取所著闢佛論焚之。
20
聞地藏本願,發出世心。
25
坐禪徑山。至夏,逼拶功極,身心世界忽皆消殞。
28
關中大病,乃以參禪工夫,求生淨土。
30
出關。始成毘尼事義集要四本。
31
撰持咒先白文。願持滅定業真言百萬,觀音靈感、七佛滅罪、藥師灌頂、往生淨土真言各十萬。次當結壇持大悲咒十萬。三閱律藏。
32歲至46歲之間著作各種經疏,如為大佛頂經、梵網經等作疏。
47歲。
勤禮千佛、萬佛及占察行法。元旦獲清淨輪相。
49歲。
述唯識心要,相宗八要直解。彌陀要解,四書蕅益解。
52歲。
述占察疏。重治毘尼事義集要
54歲。
閱藏經千卷。
55歲。
著選佛譜。閱宗鏡錄。起信論裂網疏。
56歲。
淨土十要。
57歲。
圓寂

從以上的資料可以看見,大師自17歲開始信佛起,曾參禪(25歲)並修多種懺法(31歲、47歲),而且深入研究戒律(31歲、52歲),在55歲那一年,也就是圓寂前兩年,仍在研究非淨土宗類的書籍(像《宗鏡錄》),並撰述非淨宗的著作(如《選佛譜》和《起信論裂網疏》)。

值得注意的是,《彌陀要解》這本淨土宗著作是49歲時造的,如果大師真的「捨禪歸淨」,那他很應該在此以後,只「專修專弘」淨土宗的東西,然而事實卻不然,大師在49歲以後,對地藏法門、律宗、唯識宗、天台宗都有宏揚。至於行持,大師在47歲還在拜占察懺、萬佛懺,並證得清淨輪相,代表此時大師已經戒品清淨;到了54歲大師仍在閱藏。當然,自28歲起,大師在宏揚和修持淨土方面並沒有停下來,如55歲講述《彌陀要解》,圓寂前一年(56歲)完成編輯《淨土十要》。不過,很明顯他不是只以念佛號作為修持,拜懺和持咒可以說佔了很重要的地位。

從蕅益大師一生前後的著述和行持,可以見到他並沒有「偏廢」那一宗或專弘那一宗,要說他「捨禪歸淨」並不能真實反映事實。可以說,大師的修持是融合持戒、懺悔、念佛、禪法於一體的。

在看過以上分析後,請不要誤會末學是在勸念佛人不要念佛改去拜懺或參禪,這並非 此文的意思。末學只是希望專修淨土宗的念佛人,在看到別人修懺法、持咒或者參禪時,不要輒然生起非常排斥的態度。因為就末學所見,現代的確有一類念佛人, 見人不是一句佛號到底,或專看淨土宗的書籍時,便認為那些人「一定不能往生」或者是「雜修」,然而,從過往淨土宗祖師的事蹟可知,修拜懺、持咒等行並不會 妨礙往生淨土,只要透過發願迴向,其實所修的任何善根都可以是導往極樂世界的生因;《無量壽經》云:「十方眾生。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。欲生我國。臨壽終時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。不取正覺。」。

與日本淨土宗過去的弘法者不同,漢傳淨土宗的祖師,特別宋朝以後,一般都是主張兼融各宗,很少會偏廢或排斥某一宗,個中原由,值得深思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